I-15bis
由‘航空修复’公司修复 "瓦迪姆·扎多日内与
“胜利之翼的记忆”基金会的收藏"
您眼前的是由弗拉基米尔·伯恩斯公司“航空修复”于2002年修复的第二架飞行样机I-15bis。在建造这架飞机的过程中,使用了1997年在卡累利阿发现的、很可能属于第65攻击航空团的I-15bis(工厂编号4439)的部分零件:内引擎罩的蒙皮碎片、地板部件以及PV-1机枪的支架和整流罩。
到2002年夏天,这架飞机的最终组装完成,并移交进行飞行前测试。同年7月,试飞员谢尔盖·达德金在新西伯利亚附近的“叶夫西诺”机场完成了首飞和工厂测试。测试计划包括8次不同的飞行,其中一次是复杂特技飞行。测试中,飞机表现出高度的飞行稳定性、操控的柔顺性以及出色的特技飞行性能。替换原装M-62发动机(根据档案资料,I-15bis№4439正是配备此发动机)的改进型ASH-62IR发动机运行无故障。
2003年8月,这架飞机在莫斯科航空航天展上向航空界亮相,随后被送往英国的外国客户手中。2009年,俄罗斯收藏家瓦迪姆·扎多罗日尼购买了这架I-15bis,并将其交由“胜利之翼记忆”基金会管理。自2020年起,这架飞机常驻于奥列什科沃,并已参与多部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拍摄。
在2020年由莫斯科国防航空体育协会航空修理厂的专家进行的大修期间,飞机采用了新的迷彩涂装,仿照1941-1942年间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第71战斗机航空团使用的临时迷彩方案。此外,最初的机身编号19被替换为9。
历史背景:
苏联单引擎双翼战斗机И-15бис(И-152,其中数字2表示第二款改进型)由Н.Н.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于1937年研制,作为И-15战斗机的进一步发展。这款新飞机与其前身有显著不同,因为它根据军方要求进行了改进。整个飞机的结构得到了加强,安装了更强大的9缸M-25V发动机(750马力),配备单速增压器。飞机的重量增加了300公斤,导致其机动性下降,尽管动力提升,但爬升率也有所降低。与之前使用的“海鸥”型上翼结构相比,空气阻力有所增加。尽管如此,И-15бис在机动性和爬升率方面仍是当时最优秀的飞机之一,这一点在西班牙、中国和哈拉哈河战役中得到了验证。其最大速度为379公里/小时,实用航程为770公里,飞行高度可达9800米。
1938年至1939年间,第1飞机制造厂共生产了2408架И-15бис战斗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的几个月内被广泛用于几乎整个前线,并在列宁格勒战役中执行任务,为拉多加湖上的运输提供空中掩护。